物理防曬X保養品=還原媽生肌

真正的美白,不能單單只是補充保健品。日常紫外線會提高肌膚的氧化壓力與色素沉澱傾向,先將保養防曬做好,再搭配內在營養支持,膚況更加穩定、視覺更明亮 ❤️
作者:Eunice/Jing Hold Editorial 更新:2025-10-20
為什麼防曬要先於美白?
- 紫外線 UVA:穿透玻璃與雲層,造成光老化、暗沉、彈性流失。
- 紫外線 UVB:造成曬紅、曬黑、局部色斑生成。
- 日常曝曬不可小看:通勤、靠窗工作、騎車移動都在累積曝曬量。
重點:防曬降低外在刺激,內在營養(如維生素C、穀胱甘肽、麥角硫因)則有助於日常抗氧化與膚況維持;兩者並行,效果更穩定。
如何挑選防曬霜(SPF/PA/質地)
- 看指數:日常通勤建議 SPF30/PA+++;長時間戶外建議 SPF50/PA++++。
- 看質地:油/混合肌→水感凝露或流動型;乾肌→乳霜型;敏感肌→物理性(氧化鋅/二氧化鈦)。
- 看膚感與妝容相容性:保濕到位再疊塗防曬,能減少搓泥、拔乾與卡粉。
怎麼用才有效(用量與補擦)
- 臉部用量:約「一元硬幣大小」均勻塗抹;耳後、脖子別漏掉。
- 補擦時機:流汗、摩擦或戶外逾 2 小時應補擦;可用防曬噴霧或氣墊型補妝兼補曬。
- 底妝搭配:先防曬、再底妝;若用妝前乳,建議在防曬後、粉底前。
日常保養步驟:早晚拆解 → 箭頭順序
☀️ 早上:防護 × 穩定
清潔 → 化妝水/保濕精華 → 乳液/面霜(視膚況) → 防曬 → 上妝(可選)
- 想要更服貼:防曬前先做好保濕並等待吸收。
- 戶外活動多:隨身攜帶防曬,約每 2 小時補擦一次。
🌙 晚上:修復 × 內調
卸妝(有上妝/防曬務必卸) → 清潔 → 化妝水/修護精華 → 乳液/面霜 → 充足睡眠
- 晚間為修復檔期:此時補充具抗氧化支持的營養素,更能配合夜間修復節奏。
- 敏感期:簡化步驟、以保濕與溫和修護為先。
保健品 × 防曬:內外並行更有感
- 防曬:降低紫外線刺激,幫肌膚守住穩定度。
- 內在營養支持:以中性語氣來說,維生素C、穀胱甘肽、麥角硫因等有助於日常抗氧化與膚況維持。
提醒:本文為一般性保養資訊,不涉及醫療功效宣稱;實際狀況請依個人需求調整。
常見問題 FAQ
Q1:在室內需要防曬嗎?
建議要。UVA 可穿透雲層與玻璃,長時間靠窗或通勤仍建議塗抹。
Q2:防曬要先還是保養要先?
日間流程中,防曬在保養最後一步、彩妝之前;夜間則務必徹底卸除。
Q3:補充保健品後就不必防曬了嗎?
不行。防曬是地基,內在營養是輔助;缺一不可。
結語:讓保健品更「值」,先把防曬做好
想白得漂亮,先別被曬壞。把防曬當日常、把內在營養當支持,讓肌膚在穩定的節奏中,回到乾淨明亮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