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外兼顧的保養學:除了擦保養品,你還需要這些。
保養不只是一罐面霜。真正看得見的好氣色,來自 外在保養+內在營養+規律作息 的合力。這篇一次整理「怎麼擦、吃什麼、怎麼作息」,讓保養不再白做工。

為什麼要「內外一起保養」?
只擦保養品,容易卡在表層;只吃營養,外在屏障沒顧好也會打折。外在保護屏障+內在營養底子 同時到位,膚況才會穩、氣色才會亮。
合規提醒:以下內容為一般保養與營養補充說明,非藥品,不以治療或預防疾病為目的;特殊體質、孕哺或用藥者請先諮詢專業。
外在保養三關鍵:清潔、保濕、防曬
1)溫和清潔:先不破壞屏障
- 選擇 弱酸性、不緊繃 的清潔品;流汗或上妝再加強卸妝。
- 洗後 1 分鐘內進入保濕,鎖住水分。
2)保濕打底:水+油的平衡
- 先 保濕精華/化妝水(含甘油/玻尿酸),再乳霜/乳液封住。
- 偏乾或換季,可加神經醯胺/角鯊烷類型作屏障支持。
3)白天防曬:每天都要
- 室內也建議使用 SPF,戶外則兩小時補擦;戴帽、墨鏡、遮陽衣加成。
內在營養五支柱:蛋白質、維 C、維 A/β-胡蘿蔔素、Omega-3、抗氧化
蛋白質:結構基礎
每日分配於 2–3 餐(如豆魚蛋肉奶與黃豆製品),作為肌膚與結締組織的基本原料。
維生素 C:膠原生成的輔助營養
多吃色彩蔬果(奇異果、柑橘、甜椒)。也常出現在「由內而外」的保養配方中。
維生素 A / β-胡蘿蔔素:夜間保養的好朋友
顏色蔬菜與蛋奶類為主要來源;維持上皮健康。外用 A 醇需循序漸進、搭配保濕。
Omega-3:飲食型抗發應援
魚類(鮭、鯖、秋刀)或亞麻仁/奇亞籽。平衡日常 Omega-6 攝取,做為身體機能的營養支援。
抗氧化:多酚與菇類成分
莓果、茶多酚、可可,以及菇類成分(如 Ergothioneine 麥角硫因)皆屬日常抗氧化支援來源。
作息與習慣:睡眠、壓力、運動、紫外線
- 睡眠:固定起床時間、夜間降藍光,參考你的「睡前 60 分鐘儀式」。
- 壓力:呼吸/伸展/散步,降低長期緊繃對膚況的影響。
- 運動:每週 150 分鐘快走/重訓,促進循環與代謝。
- 紫外線:防曬+遮蔽物理防護,避免色沉與乾紋找上門。
7 天內外兼顧計畫(照表做)
天數 | 外在保養 | 內在營養/作息 |
---|---|---|
D1 | 檢查清潔是否過度,改用溫和潔面 | 三餐補足蛋白質;晚間 60 分鐘降光 |
D2 | 洗後 1 分鐘內完成保濕+乳霜 | 多彩蔬果(維 C);晚間輕伸展 |
D3 | 白天固定防曬,外出記得補擦 | 魚類或植物 Omega-3;固定起床見晨光 |
D4 | 局部乾處加神經醯胺/角鯊烷 | 莓果/茶多酚;減少含糖手搖 |
D5 | 換季檢查:刺癢就先降 A 醇濃度 | 晚餐清爽、睡前不吃大量 |
D6 | 週末戶外:物理遮陽+補防曬 | 步行 30 分鐘或重訓 20 分鐘 |
D7 | 回顧一週保養紀錄,微調 | 評估補充「夜間友善」抗氧化/放鬆配方 |
延伸商品(靚好的)
常見問題(FAQ)
只做外在保養可以嗎?
可以改善膚表觸感與含水度,但若飲食、睡眠與防曬不到位,效果容易打折。內外一起做更穩定。
內在營養需要一次補很多嗎?
不建議。從 均衡飲食+單一品項、低劑量 開始,觀察 7–14 天體感再調整。
外用 A 醇與白天出門會衝突嗎?
夜間循序漸進使用,白天務必防曬與物理遮陽;若刺激感明顯,先降頻或停用並加強保濕。
總結
氣色與穩定膚況,來自 外在保護(清潔-保濕-防曬)、內在營養(蛋白質、維 C、Omega-3、抗氧化) 與 好作息 的合力。把三者做成日常,你的保養才會真正有感。